許多人對 Kbps、KB、Mbps 等速度單位一頭霧水,以下就以 1.5 M、3 M、6 M 三個速度單簡單說明一下如何計算。
所謂 1.5 M 寬頻,其實是指 1.5 Mbps (bits per second),亦即 1.5 x 1024 / 8 = 192 KB/sec。
但這只是理論上的速度,實際上則要再扣約 12 % 的 Ethernet Header,IP Header,TCP Header,ATM Header 等控制訊號。
故其傳輸速度上限應為 169 KB/sec 左右。
在傳輸單位的寫法上,大寫 B 和小寫 b 分別代表 Bytes 和 bits,兩者的定義是不同的,請先不要混淆。
1 Byte =    8 bits
1   Kb = 1024 bits
1   KB = 1024 bytes
1   Mb = 1024 Kb
1   MB = 1024 KB
寬頻最高下載理論值
1.5 M =  169 KB/s
  3 M =  338 KB/s
  6 M =  676 KB/s
 10 M = 1126 KB/s
外加傳輸速率代號(一般機房線路的頻寬稱呼)
T1   = 1.544 Mbps 
E1   = 2.048 Mbps 
T2   =  6.17 Mbps 
T3   =    45 Mbps 
OC1  = 51.84 Mbps 
OC3  = 155.5 Mbps 
OC12 =   622 Mbps 
ATM  =   155 Mbps 
STM1 = 155.5 Mbps 
STM4 =   622 Mbps 
T1、E1、T2、T3 都是專線的規格。
T1 專線的頻寬在北美區為 1.544 Mbps,表示每一秒鐘可以傳送 1.5 百萬位,歐洲則是 2.048 Mbps,台灣與北美均是 1.544 Mbps。
T2 專線是 6.1 Mbps 為 T1 的 4 倍,T3 專線是 45 Mbps,為 T1 的 30 倍。 
OC-Level (OC1、OC3、OC12) 利用光纖纜線作為傳輸媒介。
OC1 的傳輸能力是 51.84 Mbps,而 OC3 是 155.5 Mbps,為 OC1 的 3 倍,OC12 是 622 Mbps,為 OC3 的 4 倍。 
ATM 是一種高速的資料傳輸技術,最快傳輸速度為 155 Mbps,傳輸能力比 3 條 T3 專線加起來還快。 
STM1、STM4:以光纖纜線為傳輸媒體。
STM1 的頻寬為 155 Mbps,是 T1 (1.5 Mbps) 線路速率的百倍以上,是 T3 (45 Mbps) 線路速率的 3.5 倍。
STM4 是 622 Mbps 。

最佳化頻寬需求規劃:取自 Pc-Net Go 每日平均網頁瀏覽數 ÷ 24小時 ÷ 60分鐘 ÷ 60秒鐘 = 每秒平均網頁瀏覽數。 每秒平均網頁瀏覽數 x 5 (尖峰時間寬放係數) x 平均網頁資料容量 (bits) = 最佳化頻寬需求 。 尖峰時間寬放係數: 為了應付非預期因素所帶來的網站人潮(我們會將這種情況稱為尖峰時間,必須對網站所需的頻寬作一點彈性的調整。 這樣的調整係數我們稱為尖峰時間寬放係數。 您必須根據人、事、地、物對此係數做出調整,這裡的 5 是一個比較寬鬆的數字。 如果你因為預算的關係,建議將此數值調整在 3 以下即可 。 實際情況: 如果您預期您的網站平均每日將有 10,000 個網頁的流覽數,每一個網頁的平均資料容量是 300 k (Bytes) = 2400 k (bits)。 而您將尖峰寬放系數設定為 2,那麼您大概需要的頻寬是: 10000 ÷ 224 (小時) ÷ 260 (分鐘) ÷ 260 (秒鐘) = 0.12 (頁/秒)。 0.12 x 2 (尖峰時間寬放係數) x 2400 k (bits) = 576 k。 以雙向 512 K ADSL (能夠有 400 多 k 的速率已經算不錯了)勉強可以應付這樣的頻寬需求(在此線路不做其他網路服務的情況下)。 如果尖峰寬放系數調整為 3,則不建議繼續使用這樣的方案,您至少得租用 1 M 的主機代管方案。 相關參考網頁: TWNIC-連線頻寬登錄查詢系統 Go 。 免費流量監控工具 Go 。 有關頻寬的估算及基礎知識 Go

網頁研習室 - HTML教學 - 電子報教學 - 李文能修改

Back